联系人:王经理

手机:157-3838-5509

邮箱:3476447868@qq.com

杭州548户居民自掏5亿重建小区,有居民预计花百余万元可换百余平方米带车位新房

发布时间:2024-01-15 09:00:38 336人看过

据浙江省杭州市官方消息,拱墅区一处建成40年左右的危旧小区浙工新村,548户居民出资约5亿元,将小区13幢居民楼拆除,在原址进行重建更新。作为浙江开创城市有机更新的首个试点项目,该项目已于2023年11月开工。

1月14日,极目新闻记者从拱墅区相关部门了解到,当地正在推进该项目建设工程。据浙江媒体报道,有居民家房子原产权面积为74平方米,重建后,预计花100余万元就可选择一套106平方米的附带车位的新房。

图片

建成后鸟瞰效果图

系浙江开创城市有机更新首个试点项目

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、“拱墅发布”此前发布的消息,在当前旧住宅区更新模式无法解决建筑老化、公共空间及设施缺乏、停车位不足、消防难以达标等固有难题的背景下,杭州市以浙工新村更新为试点,探索推进老旧小区居民自主更新模式。作为浙江开创城市有机更新的首个试点项目,浙工新村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(试点)项目于2023年11月开工,计划于2025年竣工。

相关资料介绍称,浙工新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,是福利分房制度下形成的老旧小区典型。小区共有多层住宅13幢,其中12幢住宅(4幢为C级危房)的房屋主体采用预制多孔板及条形基础,无抗震设防及配套用房,安全隐患较多,居民改造意愿强烈。截至2023年11月开工前,已完成13幢房屋总建筑面积超3.97万平方米的拆除工作,以及457株苗木迁移和管线迁改、场地平整等工作。拆除重建部分涉及居民548户,拟在户数不变情况下,新建7幢11层的板式高层建筑,新建“一老一小”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超2000平方米,新设地下车位450余个,绿化率提升至25%以上。在原有54种户型的基础上,保持原建筑套内面积不减少,并适当扩面,为居民设计9种户型供选择。

图片

改造前鸟瞰图

拱墅区住建部门相关人员介绍称,浙工新村的自主更新模式与以往的旧改或者拆迁完全不同。此前的旧改或者拆迁,都是由政府出钱兜底,但浙工新村此次原拆原建的主体是小区居民,主要出资人也是居民。本次更新项目的资金主要来源由全体居民自筹,出资额与居民的房屋面积挂钩。“原有住房的面积部分按1350元每平方米出资,其中不满53平方米的房源,按照53平方米计算。每户最多扩面20平方米,扩面部分按市评估价出资,约34520元每平方米(根据不同楼层、户型、朝向等因素略有浮动)。小区共548户,按面积计算的出资总额近4亿元。”此外,根据重建方案,浙工新村还将建设400多个地下车位,每个售价20余万元,总计可获得约1亿元销售款。由于这些车位全部针对小区居民销售,实际上也相当于是居民出资,也即居民总出资额约5亿元。居民出资额大约占到重建总费用的80%以上,其余部分由旧改、加梯、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,整个项目做到收支基本平衡。

居民花100余万元可换106平方米新房

据浙江媒体报道,家住该小区的浙江工业大学退休教师陈先生称,他家房子原产权面积为74平方米,须承担约10万元建设费,如果扩面20平方米,费用约69万元,如果买下一个车位,费用约22万元。算下来,陈先生可以选择一套106平方米的新房,预计投入100余万元。“房子大了,楼梯变电梯,还多了一个车位,我觉得这100多万元花得值。”

1月14日,浙工新村“548户居民自掏5亿重建小区”的消息引发热议。多家房产网站信息显示,紧邻浙工新村的朝晖六区、朝晖新城两处小区近期二手房的单价分别在每平方米3.8万元、3.5万元左右。其中,朝晖六区与浙工新村一样都是老旧小区,建于1989年,朝晖新城则建于2001年。

14日,极目新闻记者从杭州市拱墅区相关部门了解到,当地正在推进浙工新村更新项目的建设工程。属地朝晖街道办事处大木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小区这些住户腾房时,当地政府也帮忙安置了一部分居民,包括老年人、残疾人,以及有困难的居民。

图片

启动改造后鸟瞰图

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、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林对媒体表示,随着城镇化率越来越高,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建成区,今后大拆大建会越来越少,通过拆迁一夜暴富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。对于政府而言,像之前那样大包大揽承担全部费用甚至巨额补贴的做法,从长期来看不可持续。危旧小区更新之后,房屋价值得到提升,居民自然也就从中获益,这也符合“谁出资谁受益”的原则。

徐林认为,从全国范围来看,危旧小区自主更新都还处于探索阶段。浙工新村自主更新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先河,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需要面对的问题。比如自主更新虽然是以居民为主体,但并不是说政府部门就可以放任不管了,建筑规范、过程监管等职责不能缺席。“此外,危旧小区自主更新是一个新生事物,居民支持率多少才算通过,目前并无法律明文规定。100%的支持率几乎不可能实现,我个人觉得门槛不能设置得太高,设在95%较为合适。这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,为今后大规模自主更新提供法理依据。”

(图片来源: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)




行业融合不是我们的特色
合伙致富才是

扫码关注微信

扫码关注微信

 联系人:王经理  手机:157-3838-5509  地址:河南省  邮箱:3476447868@qq.com 网站备案号: 豫ICP备1800338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