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商贸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当下将是中国新的起点,也将是无数人开始逆袭的一年。
当下,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:计划经济—市场经济—需求经济。
在“计划经济”阶段,我们实行“按计划生产、按计划消费”,后来开始“市场经济”,我们开始“自由生产,按利润分配”,但导致无序化竞争,出现了产能过剩。
现在,我们正回归一切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,开始遵守“按消费生产,按价值分配”,中国正在迎来大消费时代。未来社会一定会“按需求生产,按需求分配”,创造无限接近需求。
零利润时代,商家追求利润后延
0利润时代正在到来,互联网导致的信息透明化,同样的商品/服务/作品,只要你还有利润存在,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,或者一定有平台诞生,上面的东西更优惠。
而且消费者比价会越来越方便,永远都是全网最低价最受欢迎,这时就会有人低价抢市场,或者赔本赚吆喝。因此未来无论做什么,竞争都会越来越激烈,而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,也就是商业绝对繁荣的时候,利润就会无限接近于0,甚至是负利润的。
利润为0的时代,我们靠什么赚钱呢?
现在很多生意前期都是不赚钱的,或者从表面上看都是亏本的,其实这不是商家犯傻了,恰恰是商家变的更与时俱进了,因为商家们设置了隐形的路径,或者说是把赚钱的路径后移了,这叫“利润后延”。
其实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,随着竞争的加剧,很多企业都设计了流量型产品,这些产品都是为了吸引客户而设计的,可以是亏钱的,当客户进来之后,再靠深度服务产生利润。“利润后延”是商业的大势所趋。
商业核心从产品转向人
中国商家和消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买卖关系—服务关系—共生关系。
以前买和卖是商业的基本逻辑,核心是“产品”,才有了差价和利润;后来以满足消费者一切需求为基本逻辑,核心是“服务”,产品要虚拟化、增值化;未来商家和消费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,每个消费者都将成为一名生产者,价值共享。
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:B2B—B2C—C2C—C2B—C2F,从商家对商家、到商家对个人、个人对个人,个人对商家、最终是个人对工厂。
未来每一件产品,很可能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,个性化时代到来,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,这将彻底打破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结构。
中国未来最值钱的是“消费大数据”,比如用户信息,会员库,粉丝等等。今后谁掌握了大量消费数据,谁掌握了主动权。今后很多产品甚至都是免费提供的,因为商家需要掌握大量消费者才能挣钱。未来会有很多商家会用低利润(甚至0利润/负利润)的产品去交换“消费数据”,吸引大家聚集而来,然后利用另外一套隐含的逻辑去挣钱。
未来商业的核心在打造IP,因为未来人是跟着人走,而不是跟着产品走,商业的重心已经由“产品”转移到了“人”,未来谁能聚人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。究其本质,商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,从“生产方”转移到“消费方”。之前是谁有“产品”谁是老大,现在是谁有“用户”是谁是老大,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。
未来大众需要的并不是各种实体商品,而是各种精神产品(情绪安慰)。首先,实体产品投入太大,消费者比价太容易,利润遭多方挤压,未来的利润会无限于0。而虚拟产品的投入非常小,况且其边际成本为0。其次,社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,物质产品已经极大丰富,我们早就不缺各种物质产品了。但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/焦躁,再加上信息茧房和精准推送的配合之下,我们都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,这时商家很容易刺激到消费者的情绪味蕾,让消费者非理性消费,获取巨大收益。
企业从同质化竞争到深度挖掘
中国社会的核心正在从“以物为本”过渡到“以人为本”。原来社会的中心是“物”(产品、商品),是人随物动;未来社会的中心是“人”,是物随人动。以前所有的人都要围绕着产品去转,才有了广交会、义乌小商品市场等等这样的集会,四面八方的人都要涌来去找产品;今后人只要坐在家里等着,产品则必须主动去找到对于的消费者,产品要会说话(营销)、要长腿(物流快递)。以前是人找产品,未来是产品找人,人和产品的位置开始互换。
中国原来的企业是横向发展:越做越大、涉及面越来越宽。因此企业越做越容易展开“同质化竞争”,今后的企业是纵向发展:越做越精,挖掘度越来越深。这种变化使行业将越来越垂直、协作越来越完善。于是中国越来越细分,结构越来越周密,企业与企业之间、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,“差异化共存”成为商业主流。
未来最先进的组织,一定是那些能够随时聚合/随时解散的结构,员工分散式,以项目制为目标,再加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,这种结构看似更加松散,实则协同性更强,随时可以发生“裂变”和“聚变”的效应。
企业不再是封闭的组织,而是成为包容性和扩展性很强的平台,开始互相越界和穿插和共享。厉害的企业往往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,击穿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篱笆,建立融汇贯通的创新型组织。
暴利时代—薄利时代—厚利时代
中国商业的利润先后经历了:暴利时代—薄利时代—厚利时代三个阶段。
所谓暴利时代存在于改革开放初期,当时产品紧缺、需求被忽然打开,而且信息不对称;后来电子商务兴起、产能过剩,导致商家恶性竞争,开始打价格战、促销,于是进入到了薄利阶段;而今后的产品开始走个性化、定制化和个体化路线,产品的增值空间被打开,从而步入到厚利阶段。
未来线上的内容将越来越趋向于免费化,版权效益将进入增值模式,而不是出售模式。内容为王其实就是一切中介、渠道都会被边缘化。只有价值创造者永恒,他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产品;包括文章、书籍、视频、电影、音乐等等。而未来线下收费将越来越贵,影院、餐厅、演唱会、见面会等等。究其本质,线上资源在公开化、共享化,而线下的场景和体验才是消费的重点。
中国今后将无生意可做。传统社会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,这就造成“供给”和“需求”始终是错位的,因此出现了一批商人去对接他们,并从中谋利。而互联网搭建起的商业基础会越来越完善,今后两者可以随时精准连接。所有的中间环节都没有了,赚差价的逻辑也就不存在了。“经商”一词需要再定义,传统商业思维彻底落伍了。
中国精神文明的红利期正在到来。传统的物质文明进展步伐已经开始放慢,因为工业化已经将社会各项硬性设施布局完善,物质的野蛮增长期已经过去,而互联网又已经把所有的链接搭建完毕,柔性内容开始凶猛增长,新文化行业是一个增长点。
中国未来最有力量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,因为自由的本质是自律,只有将要传统文化中的戒、忍、谦、和,克己复礼等要素发挥出来,我们才能做到自律,才能将世界经济带入可持续循环发展状态。
(转载自“水木然”微信公号)
业务入口 请填写信息!我们将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!
姓名:
联系电话:
来访目的:
单位名称:
邮箱:
简要说明:
提交成功,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
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专员: 157383855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