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上,李克强总理专门提到: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。 6月1日,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又提到: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。市场、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活起来,生存下去,再发展起来,国家才能更好!
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上,李克强总理专门提到: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。
6月1日,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又提到: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。市场、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活起来,生存下去,再发展起来,国家才能更好!
然而,就在诸多人摩拳擦掌准备投身到“地摊经济”的大潮中的时候,骗子也在使出浑身解数开始打造“诈骗经济”新的增长点。
这不,最近几天深圳有很多奶茶店、快餐店的老板就被骗了。虽然被骗金额虽然不多,只有几百上千元,但是他们一个个都很窝火。
骗术很简单,骗子通过外卖软件、地图软件等找到商家的电话,直接打电话给商家要求定奶茶、快餐这些外卖,而且一下就定好多份。
老板当然开心了,通过外卖软件预定,利润还会被抽去一部分,顾客直接来定自己赚得更多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“大客户”还主动提出要提前付款,并且一会上门自提,这也解决了有人搞“恶作剧”的后顾之忧,还省了不少跑腿时间。
现如今,小商小贩付款的方式无外乎就两种,现金,或者是用微信、支付宝扫码付。但是因为是电话预定,人不在跟前,现金肯定不行,扫码也没法扫。再说,两人也不是好友,就是想发收款二维码过去也难。
正在老板为难的时候,“买家”便开始支招:只要打开支付宝软件,找到“付钱”按钮,点击条形码下面“查看数字”,告诉18位数字,他也可以直接付款,并称这是支付宝的一个新功能。
很多人特别是刚刚摆摊开店的老板,很少有人了解这种付款方式,以为又是自己跟不上技术的发展,所以就按照要求进行操作。
打开支付宝软件一看,果然有“付钱”按钮,就在“收钱”的旁边。老板一想,本来就是他要“付钱”给我,打开“付钱”按钮肯定是不会错的。
然后就到了顾客所说的“向商家付钱”界面,上面是条形码,下面是二维码,在两者中间是一行被打了星号的数字。条形码、二维码这个老板一般比较清楚,通过扫码枪或者手机直接扫码就可以收到钱了。那么,这个被折叠的数字后面到底是什么呢?
老板按照“买家”的要求,点开了这个数字,瞬间就弹出了一条提示:付款码数字仅用于付钱时向商家出示,为防诈骗,请不要发送给他人。
老板看到这个提示的时候,其实是有点犹豫的,但是“买家”很快就在电话里解释:这个提示是对我们这些买家来说的。你是老板,是“商家”,我要付钱给你,要诈骗也是你骗我,你放一百个心吧。只要告诉我数字,马上就能收到我订餐的费用。
老板一想也对,再加上他既要应付店里的顾客,还想着赶紧把这单搞定接下一个电话,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多想,点击“知道了”之后,就把弹出来的18位数字念给“买家”听。
但一般情况下,买家都会说给的数字失效了,要等刷新后重新念一遍,很多老板就照做了,然而一放下电话就发现,自己的支付宝或者手机短信就收到了扣款信息,而且告诉了几次数字,就会收到几笔扣款信息。
其实很简单,骗子利用的主要有三个方面。
第一,就是利用很多人不熟悉这些数字的原理。
这个付款码数字可以理解为是付款码的“另一种形式”,你给了别人数字,你就成了顾客,别人就成了商家,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数字的方式直接扣款。当然,骗子如果有兴趣,也可以把这些数字反翻译成条形码,直接扫码扣款。
第二,利用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和定时刷新功能。
现在很多支付软件都默认1000元以下免密支付,不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付款。虽然很多支付软件都对免密支付使用的条件做了限制,但依然有漏洞可钻。很多骗子故意只定几百元的东西,就是为了不让商家输入付款密码,以免识破骗局。
如果骗子想多骗钱怎么办呢,因为这些付款码一分钟就会刷新一次,骗子会故意拖延一分钟后,以数字失效为由,让商家重新报一遍数字,每报一次就会给骗子多一次扣钱的机会。
第三,支付软件设计师不接地气。
其实这种骗局早在三四年前就有了,微信、支付宝的付款数字功能都被利用过,支付宝还专门发过安全提醒公告。但为什么这类骗局还屡禁不绝呢?除了受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,可能还有软件设计上的问题。
一个是支付宝的软件点进去,“付钱”和“收钱”按钮是放在一起的。“付钱”这个词站在不同的角度看,结果完全不一样,可以是“你付钱给我”,也可以是“我付钱给你”。骗子在此类骗局中,正是利用了“我是顾客,我付钱给你”这个容易引发歧义的地方。
微信则是“收付款”使用同一个入口,而且直接隐藏了所有的付款数字,这样就让骗子在指引受害人找数字的环节,又多了一道解释的工序。
另一个是在防骗提醒的“文本”上,还要更接地气一点。
我们来看看两个主流软件在点击“查看数字”后给出的提醒界面。
从字面意思来看,大同小异。只不过支付宝把“为防诈骗”放在了前面,微信把“以防诈骗”放在了后面。但是还有一个细微的差别,那就是在提醒不要展示给谁的时候,支付宝使用的是“商家”,微信使用的是“收银员”。
其实,商家、商户这些词,在反诈领域中属于比较专业的、规范的术语,一般在文件规定或者内部汇报交流中使用,而且“商家”还容易引发歧义。用“收银员”更加接地气一点,也更好理解,稍微好那么一丢丢。
但在二弟看来,这两个软件的提醒,都还太官方了,不够接地气、不够醒目。如果改为“把这串数字给别人,就是要付钱给他,你确定吗?”,是不是更好一点?当然,粉丝们肯定还有更好的主意,欢迎在下方留言。
地摊经济大有可为,希望更多投身于地摊经济的老板在发财的同时,也能够多多关注终结诈骗,了解防骗知识,这样你赚来的钱才是自己的,而不是在为骗子打工。
业务入口 请填写信息!我们将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!
姓名:
联系电话:
来访目的:
单位名称:
邮箱:
简要说明:
提交成功,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
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专员: 157383855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