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段9岁中国女孩联合国演讲的视频又一次刺激了家长们的神经。
12月7日,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,来自成都的女孩黎子琳以“青年的力量·青年的责任”为主题发表全英文演讲。
在会上,黎子琳以大熊猫保护为切入点,介绍了中国青少年在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,并呼吁全球青少年与大熊猫站在一起,践行环保,对抗气候变化。她全程语言流畅,从容冷静,仪态大方,国际范十足,给现场和网上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让包括小编在内的无数家长羡慕不已。
网友们纷纷感叹:自愧不如……
黎子琳小朋友是地地道道的成都女孩儿,出生、成长都在成都。来自成都的网友就好奇了:同样生在成都学在成都,别人家的孩子英语怎么能这么好呢?不过,黎子琳的母亲林女士一句话道出了背后的原因“之所以英语很好,是因为她一出生就接受英语环境熏陶,我和子琳爸爸都是英语老师。”
此言一出,让包括小编在内的众多家长有种凉凉的感觉,不是自家娃不行,而是自己不行啊。多数家长别说辅导孩子学英语,就是自己的英语也不过关。
而在黎子琳家里,从出生起,接受的就是双语教育。家庭的日常对话可以中英文随意切换,看电视是全英文的,参加的比赛也都是英语比赛。包括这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,也是因为一场名为“中华少年说”的比赛,黎子琳获得中国区低年级组冠军、以及在英国举行的总决赛亚军,最后受邀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演讲。可以说,对黎子琳来说,英语就像天生的一样。
小编在高校工作,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“小天才”,一年级就开始写中英文双语日记,二年级编程玩得溜溜的,三年级可以自己做化学实验。这些孩子倒是普通孩子,但他们的爸妈却是专业的。当他们把专业的东西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孩子学起来可能就像吃饭一样简单。
有人说,中国家长最害怕提三种人:衡中的学生,人大附的老师和海淀的家长,一提就满肚子酸水。虽然这是关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,但本质上,还是家庭的问题。衡中的学生能拼命,但首先你得能进入衡中啊。人大附中的老师大家都说好,但没有北京户口没有学区房,再羡慕也只能从门口路过。
如果说前两样一个是拼孩子智力,一个是拼家庭财力,那海淀家长拼的就是自己的实力。
前两天,一篇名为《海淀家长究竟有多恐怖?和他们吃一顿饭就知道了》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热传。文章作者也是一个高知,海归,然而,在和几个海淀家长们一起聚餐时,却被虐得体无完肤。几个海淀家长此前都是参加过奥赛的学霸,毕业多年,奥赛题还能信手拈来,他们还可以畅聊金融、历史,平时的日常就是上藤校的网络公开课。
这些父母,都是清北名校毕业。他们的孩子也让人瑟瑟发抖。4岁孩子,进门就给大家讲核聚变原理。她爸说:清华材料系的传统,孩子上小学前一定要明白核聚变原理。这个孩子进门后,看起了《小屁孩日记》,而且全程几乎没遇到什么生字,看完书,又用ipad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诺贝尔奖科普动画片《平博士密码》。大多数孩子4岁都是看小猪佩奇吧。这样的孩子,实在让别的父母焦虑啊。
残酷的现实是,海淀可能遍地清北毕业生,但放眼中国,只有不到9%的人具有本科学历,名校毕业的更是凤毛麟角。而中国大多数家长是没办法指导孩子的,甚至包括一些博士学历的家长,这还与其从事的工作有关。大多数家长,在孩子幼儿园时不懂得怎么培养兴趣;孩子上小学的时候,还能指手画脚一番,一到了初中,立马就老实了,题目基本上就不会了。而到了高中,就只能默默做好后勤工作,或者当好心理顾问。将来孩子考不过海淀孩子们也很正常,毕竟父母当年也没有考过他们的父母。这样的场景真实吧?说的不就是你吗?
更可怕的是,大多数人没有海淀父母那样的高学历,也没有海淀父母那样的努力付出。据说,海淀的父母们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,亲自去上补习班,然后把知识点总结提炼出来。为了孩子这样拼,有几个家长又能做到呢?
拼爹时代,当爹妈的先拼,才能要求孩子去拼,如果父母都做不到的事,那就不要逼着孩子去做了,适当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值,或许孩子还能有更好的发展。
业务入口 请填写信息!我们将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!
姓名:
联系电话:
来访目的:
单位名称:
邮箱:
简要说明:
提交成功,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
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专员: 15738385509